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的习俗

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的习俗

提问人:ζ 澈沫     发布时间:2019-08-29 11:38:48     更新时间:2022-06-20 08:25:48     浏览:876    
对于“新娘和新郎的称呼以及婚庆的习俗”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新郎新娘由来其实也有两个传说的

婚庆的习俗在 旧时,当地娶媳妇的“红事”,西北源上历时三天,第一天娶人,第二天待客,第三天送客;东南源上历时两天,第一天娶人、待客;第二天送客。讲究繁多,步步有礼,两三天下来,新郎新娘人困马乏,但要硬撑到底,否则,会落人讥笑。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逐渐改为一天了。在这一天内,主要的礼仪必须进行完毕。

从迎娶工具看,近代已经历了许多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迎娶用花轿,也有用大车、轿车的;60年代多骑马、驴(公),迎娶忌用骡子,因骡子不“坐胎”,俗以为娶来的媳妇不生娃;70年代坐自行车;80年代末就开始乘坐汽车或其他机动车了。

1.发轿:到了完婚吉期这一天,打发花轿去迎亲,就开始“过事了”。清晨及早招呼亲友和办事人吃过早饭,便准备出发迎娶。

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大门小门都贴上红纸对联;该贴“喜喜”字的地方贴上“喜喜”李;窗上糊上新白纸,贴上窗花;唢呐开始响动,农家小院顿时显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

新郎要去祖茔或父母(已故的)坟上烧纸、祭奠并“告慰”他们,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娶妻成家了。接着剃头更衣,身着长袍短褂,新鞋新袜,借顶“礼帽”或买顶新“衬帽子”,插上金箔花,从头到脚里外全新,然后端上喝酒盘子,伴着唢呐,给老、小外家敬酒、磕头恭请其为新郎“披红”,两个肩头各搭一条,胸前背后呈“X ”状,“披红”算是老、小外家的殊荣和权利,他人不能代之。

“娶女”时要提一个“迎衣”包袱,里面除了包有“盖头”等衣物外,还要包上少量的麸子、食盐、大葱等象征物。因为麸与“福”谐音,包麸子象征着“五福临门”;盐与“缘”谐音,包盐象征着“天赐良缘”;葱与“聪”谐音,包葱象征着新娘“聪明贤惠”等。

更重要的是“迎衣”包袱里一定要包上《娶状》(有的缝在被子里)。《娶状》用一块红纸书写,内容一般是:

一推嫁娶甚吉祥,并合周堂永不将。

妊娠之妇不相忌,娶送人等永无妨。

马前三煞宜相避,上下轿门向吉方。

路逢井石宜红盖,若遇鸿禧礼相让。

铜钱草豆迎门撒,新人进房大吉昌。

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

XX年X月X日

《娶状》的用意是喝令凶煞远避,消除各种妨忌,维护花轿顺利通行。在当地人看来提“迎衣”包袱不是小事,一定要由懂礼数的细心人经管,样样都得包上,不然,去时女方一看缺了东西,不但丢人而且会受到刁难。

花轿门两旁贴上“花枝招展一路香,轿慢轻撩喜满门”或“笙管引来闺中秀,彩轿接过名门娇”等语的红纸对联。轿里放个斗装点麦,以备新娘坐,俗叫“坐斗麦”,表示新娘娶来后丰衣足食;还要放一只大花公鸡,俗叫“押轿鸡”,表示新郎亲迎。花轿临发前,新郎坐上轿,抬上走一段下来,也是表示新郎亲迎的意思。接着唢呐开道,花轿在前,车马相随,排成一串,浩浩荡荡,去娶亲了。

迎娶的当天下午,老公公要为洞房烧炕,同时在炕里烧一块木墩墩,以应“今年烧墩墩,明年抱孙孙”之兆。婆婆或嫂子要亲手将核桃、枣儿、花生等干果压在新郎新娘炕上芦席下四角里,根据谐音,寓意“早生贵子,白头到老”。

花轿在迎娶返回的路上,若与别家花轿相遇,以互换小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放炮前行,以求避凶。若两亲家相距太近,还要绕道多走,以招摇过市,显示体面和排场。一村同时两家和几家娶亲,花轿竞相早回,意思是谁的媳妇进村早,谁就早生贵子,幸福和睦。

2.迎花:就是迎亲花轿返回后迎接的礼仪。过去,花轿返回大都掌握在太阳压山、时近黄昏之际。古时,把“婚”作“昏”。《白虎通》上说:“婚者,昏时成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故曰姻。”为什么先民要在黄昏举行婚礼?民俗家对此说法不一。

一说是和奴隶制时代出现的抢婚现象有关,既然是抢,就得掩人耳目,趁黑遮丑,暗成其婚,这样就相延成习。又一说是取男(阳)迎女(阴)之意。《仪礼·士昏礼》中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可见古时婚娶成礼在昏时,就意味着阳往阴来的意思,若不在此时迎娶,则婚不以时,不吉。

花轿离家门不远,便有“前行”回来报信说,轿将回来了,赶快准备迎花。顿时唢呐声声,鞭炮齐鸣,观者如堵,花轿按“婚书单”上规定的方向落定(下轿方向有的按轿到时辰而定,成规为:寅卯辰宜向西,巳午未宜向北,申酉戍宜向东,亥子丑宜向南),傧相带领新郎绕桥顺转三匝逆转三匝,向轿门作揖后,由“押轿”人从新娘手中接过一朵小红花,转交给新郎,新郎拿回去压在洞房炕上芦席下。

新娘由伴娘(俗称“搀媳妇的”)扶下轿,足不染尘,踏在铺在地上的毡上,两块毡转换前行,就是所谓“新人离娘不沾土,来到婆家毡上走”的旧习,新郎新娘并行,至拜天地的花堂前。执客招呼送女的“大客”到邻居饮茶稍息,待后上席款待。


3.拜天地:拜天地时,花堂的设置也有许多讲究,一般在庄子正中墙壁上挂幅帐慢贴上“喜喜”字;桌上摆列香表供品,红烛高照;有的还供奉“天地三界红鸾天禧周公、桃花之神位”的牌位;还要放上斗、秤、尺、擀杖、算盘、镜子。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

显然和神话传说及象征吉祥有关。据传,周公(非西周时的周公旦)与桃花原是天宫玉帝身边的两位仙童,因男童儿屡犯戒律,被贬下凡转生为周公。他在凡间每每参透天机,触犯天条。玉帝曾多次派兵遣将,欲将其收服治罪,都被他预知先逃。后来便密派女童儿下界,转生为桃花,与他配为夫妻伺机降服。不料又被他识破,他与桃花恩爱相处,二人反成为美满夫妻。

流传下来被民间尊为“天赐良缘”之神。人们常把情场得意称之为“走了桃花运”,也源于此。至于桌上放斗、秤之类,传说很多,如象征“公平合理”、“秤平斗满”、“三媒六证”、“夫妻同心”、“肝胆相照”等等。过去拜天地时傧相还有许多说唱词,如“进堂词”、“拜堂词”、“完婚告文”,文词各异,繁简自便,这里各举其一:

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

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和鸣百世昌。

拜堂词:

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

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

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

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

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兄弟,

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

完婚告文:

维。

XX年XX月XX日,承命嗣XX谨以牲酒之仪,敬告于本宗X氏历代考妣之神前日:

天地交泰,保合太元,人间二美,星会桥边。XX,XX夫妇团圆,合卺大吉,齐拜祖先,华堂吉庆,美语喧然,天配良缘,互敬互爱,合好百年。吾祖在上,谅亦欢焉。伏希吾祖,祜启后贤,百世其昌,瓜瓞绵绵。敬告。

后来这些说唱词、告文之类,均已废止。拜天地时,只由傧相唱道: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新郎新娘按此跪拜行礼即可。当地习俗以为拜了天地就成为正式夫妻了。

4.入洞房:洞房者,深邃的内室也。语出陆机《君子有所思行》:“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以后称新婚夫妇的卧室为洞房。

2013,俄们会继续幸福     发表于 2022-06-20 08:25:48

其他回答

只是一种文化风俗,作用就是图个吉利吧。婚娶习俗

  婚娶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已逐渐从简,然而在农村,仍讲究,现概述如下:

  介绍认识:昔时男女双方的结合,只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不少人仍通过介绍人搭桥引线,男女双方才能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此系联姻不可或缺的部分。

  定亲:通过介绍人的穿针引线,使男女获得见面相叙机会。如男女双方有意成亲,并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男方即可带象征性礼物由媒人送到女家,待女家回礼帖后即为定亲,谓之“缠鸡脚”。

  报日: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出生的时日,择定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作迎亲的喜期报给女家,称之报日。在迎亲之日的前夕,男家须按原双方商定的礼金(俗称身价银或聘金银)和礼品送到女家,以便为女家备置嫁妆 、家具及其它作为婚嫁的物质。

  迎亲:即迎娶。解放前,迎亲之日,男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筵席相请。同时,还要组成包括锣鼓唢呐乐队和“谢郎”(即扛轿,抬嫁妆,抬食格及挑送猪羊酒肉等礼物者)的迎亲仪仗队。待一切迎亲工作就绪后,负责抬轿者,分别抬着供新娘乘坐的大红花轿和两个送嫁大客及新娘之弟乘坐的蓝布竹轿,先由双邦旗(两旗相连)开路,吹吹打打向女家进发,场面十分壮观。到新娘家,新娘梳妆后步出闺房哭着向父母辞行,出大门时,一人事前准备好米筛,内置一碗水及竹叶等,待新娘打伞经过时倾翻碗水,称“出屋檐水”。到男家后,新郎踢开轿门接新娘进屋。解放后,此项习俗已成为历史,多数以车辆取而代之。但在此日,作为男家工作仍是繁忙,既要作好迎亲归来时的安排,如为新婚夫妇安床和拜祖先,又要组织做好接待女方的送嫁客人以及前来贺喜的族戚亲友等。
你是我的菜,谁也别动筷     发表于 2023-01-18 13:39:56
全部 伴郎和伴娘不都是要两个的,这要依据不同地区的习俗而定。如果已请司仪了,可以问一下司仪肯定知道的。如果没请,就问一下双方的父母,如果没什么讲究,伴郎和伴娘就找一对就行。在古时候的“抢婚”时代,新娘由家里人保护着不被外人抢走。后来,在乡村婚礼上这种小戏剧成为一种游戏。衣着华丽的新郎来找他的新娘,碰到一群穿着相似的伴娘。新郎的任务是要“放弃所有其他的人”,找到他的真爱并把她带到教堂。新郎经常带着他身强力壮的朋友来帮他挡开情人的兄弟。这些人就是起初的伴郎到近代维多利亚时期,新娘的伴娘通常都穿着白色的衣服,甚至还带着新娘短面纱,看起来就跟新娘一样。新娘最好的朋友成为新娘的第一伴娘。女傧相和男傧相的选派同我们日前的小型婚宴一样。以前要求要有10个伴郎伴娘,以此来战胜嫉妒之魔。伴娘与新娘穿得很象,伴郎与新郎穿得很象。这样便能迷惑想要伤害新人的幽灵们。如果幽灵们无法从参加婚礼的人中识别出新郎和新娘,他们就无法施展魔法了…
按照习俗,伴郎或男傧相及伴娘或女傧相都应该是未婚的。但是,今天他们可以已婚也可以未婚。历史上,新郎的主要陪伴人称作“男傧相”,后来叫做“伴郎”。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称谓,他通常都是...
离骚     发表于 2022-08-17 16:22:46
结婚时新娘为什么要披头纱 结婚披头纱的来源关于新娘披戴头纱的由来,有其他许多个典故传说。1、在西方的传说里,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2、据传闻,当年马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妮莉·华乐斯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3、一个典故是说头纱的由来在好几个世纪以前,新郎跟他的朋友(伴郎)抓到新娘的时候会把一块布丢在新娘的头上代表他被猎取了。4、一个典故是说在以前的相亲结婚中, 新娘把脸藏住直到婚礼结束, 这样新郎就无法因为新娘长的不好看而取消婚约。5、在一些西方文化里婚纱是来保护新娘从恶灵。
宾狗     发表于 2023-11-03 06:29:39
回门.结婚的第三天 回礼河南也有。一般是结婚前一天南方派个人和新浪一起去送,都有酒,烟,一对全藕,肉和菜,都是双数 俗称:回门,新娘和新郎或在结婚当日午餐后,或第...
青春摄魂药     发表于 2023-01-23 09:32:44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
1、新妇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2、新娘子要小心,不要踏到新郎鞋,会有羞夫之意。
3、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4、新娘进男家门时,婚礼禁忌脚踏门槛,应要跨过去。
5、生花易于枯萎,故婚事讳之,只有连招花和石榴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闰女出嫁,诚等丈夫,后者则意谕多子多孙。
6、安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婚俗礼仪谓之“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7、婚后三日,按照婚俗礼仪新人要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8、迎娶途中,若花轿和花轿相逢,叫做“喜冲喜”,会带来不祥。解决的办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双方媒人各以预备的花交换,婚礼习俗中这叫做换花。
9、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都不吉利。
10、成亲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发哭发,不哭不发”不哭的话反而禁忌。
11、新娘出阁应当回避孕妇,更不能触碰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的物品。因为在中国古代,孕妇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可以参与送亲队伍的,孕妇送亲象征血光之灾的来临,除非是新娘的家人中出现了孕妇,无法避免,也应当在送亲队伍离开新娘家以后1个时辰,孕妇再出门前往酒店。
12、新郎到女家接新娘时,新娘可能离开娘家或在过度兴奋下喜极而泣,这也甚为普遍而不成问题(甚至是好事,留下“水头”旺女家)。但过门至男家后就不能流泪。
13、新娘于结婚吉日忌穿“旧鞋”。所有的婚纱鞋、绣花鞋及晚装鞋等应全是新的。若恐防新鞋硬而不舒服,宜较优质的软皮,尺寸不妨预松少许及加上厚垫,亦不宜穿着过高的高跟鞋。
14、结婚嫁忌生肖属虎的观礼,因虎会伤人,免得因此导致夫妇不和睦或不孕。
15、若是“爬头”结婚的新人,即新郎兄长,新人须在未婚兄长裤裆下穿过,以示“得罪了”,才可出门。若被“爬头”的是姐姐,因为某些人会觉得在女性裙下穿过会“不发达”,故会改为送一条裙子给未婚姐姐,俗称“大姨裙”。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应暂时回避至位置较高的地方,如到上一层楼。
16、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不宜朝着大门看新娘进门,而应稍作回避,以防相冲。
17、新娘房的镜子在新婚四个月内忌借给他人,忌照人,因此嫁妆的衣柜或梳妆台有镜子都用红纸蒙住,满四个月始可拆卸。
18、新娘出嫁当晚,会找来一位新娘的未嫁姐妹在当晚睡在她的床上,并摆放生果及红包于床上,祝新娘生生猛猛及一切顺利。
19、女方再嫁则不可再穿裙褂,也不宜穿大红衣服,宜选粉红、橙、金或银色代替。另外也不须再“上头”,因“上头”代表“成年”,第一次嫁时已“成年”了。在“二朝回门”时亦不用带乳猪。
20、男方第二次结婚亦不需再“上头”,若再的原因是前妻去世,第二任妻子过门后首要做的事便是在前妻的灵位前敬茶,然后再向翁姑敬茶。
゛ 特仑苏 。     发表于 2022-11-16 18:47:37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征”,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
七夜     发表于 2023-11-02 20:59:24
赣州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心底青苔     发表于 2024-02-10 08:31:31
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理所当然的主角,是来宾们目光的焦点,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取决于客人对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作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带项链,耳环等饰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气。

迎宾等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适时地把客人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来宾,然后依长辈或辈份按次序让座,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

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双出双入,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顾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对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结 婚 --典 礼 仪 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婚 礼 注 意 事 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婚礼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具体程序是否得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使之既合理,又合“礼”。

目前,国内通行的新式婚礼有家庭婚礼与集体婚礼等两种具体形式。二者的程序与步骤,各有一些不同。

(1)家庭婚礼

家庭婚礼,指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自己家中或其他场所举办的约请双方亲朋好友参加的小型婚礼,它的主要程序一共有六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可以演奏或播放《婚礼进行曲》,条件允许还可以鸣放鞭炮。与此同时,在来宾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新郎、新娘步入现场。

其二,是行鞠躬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人们首先要向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鞠躬,其次要向全体来宾鞠躬,最后还要双方相互鞠躬。

其三,是证婚人讲话。其主要内容是扼要介绍新人双方恋爱的经过,并对对方预祝婚后幸福。有时亦可代以宣读结婚证书,宣布新婚夫妇婚姻合法。

其四,是长辈讲话。可请新人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长的代表即席讲话,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

其五,是新人讲话。应当请新郎、新娘依次讲话。向全体来宾致以感谢。有时,亦可由新婚夫妇一同表演文娱节目。

其六,是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应从主桌开始,逐桌逐席地向来宾敬酒。婚礼至此结束。

(2)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即数对新人在公共场所有组织地进行的大型婚礼。其基本程序共有八项。

其一,是宣布婚礼开始。奏乐或鸣放鞭炮。

其二,是全体新人入席。此时全体新人应一对夫妻一排,男左女右,相互牵手。在乐曲、掌声和花雨之中,列队缓步入场,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其三,是新人行鞠躬礼。有条件的话,新人应依次向尊长、证婚人、来宾一一鞠躬致意,最后还应相互鞠躬。此项亦可简化为先向全体来宾鞠躬,然后相互鞠躬。

其四,是证婚人讲话。其内容是宣布新人结婚合法有效,并且提出希望,加以祝贺。

其五,是家长代表讲话。其重点是感谢来宾,并且对全体新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六,是新人代表讲话。主要的内容是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表明新婚夫妇相伴终生的决心。

其七,是向新人赠礼。由集体婚礼的主办单位向全体新婚夫妇逐对赠送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

其八,是文娱活动。主要以文艺演出或交谊舞会为形式进行。有时,要请新婚夫妇首先为大家进行表演。
∮红茶∧     发表于 2024-03-08 23:05:14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冰寒丶月     发表于 2024-04-17 15:28:15

七夕节的习俗有什么?七夕节的习俗都有: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的习俗十七: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暮色伊人     发表于 2022-12-01 12:47:40
上周日刚当完伴娘,一下就是我一天 的流程,写上来给你看看吧

我是给姐姐做的伴娘,结婚头一天去她家睡的,晚上大概是10点钟上床,第二天早上新娘4点起床(穿衣服,化妆),我是5点起的(出门买早点,吃早饭,自己化了个淡妆)。然后煮饺子(习俗),等新郎结亲。8点半,新郎和车队来接新娘,闹了一下,不给红包不开门,进门后有让他找新娘的2只鞋,找到后新人们吃饺子,新郎问新娘: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预示着结婚后要生孩子)。然后就出门了。一般新郎和新娘是做头车的,伴娘和伴郎做2号车。

到了酒店大概是10点,这个时候,请朋好友基本上都到了,然后伴娘要扶着新娘去酒店的休息室休息,也就是补补妆啊,吃点糕点,再上个厕所之类的琐事,然后司仪会过来跟你交代,走红地毯的时候伴娘需要注意的事项,接着就是讲讲婚礼的流程。你只要挺司仪的,就行了。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都会说清楚的。

接着11点我们在宴会厅门口候着,11点8分进场,之后我 就一直是呆在台上了,站在新娘子的旁边,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微笑和鼓掌,还有如果需要你走位的话,切忌不要站在新郎和新娘中间,不然就好像“三人行”了。等仪式结束后,就可以随着新人们一起回到休息室,这个时候新娘要换衣服和发型。你就去给新娘端些吃的,如果她又需要的话,自己也可以顺便吃两口。接着新娘还完衣服,就要去敬酒了,这个时候你要拿个托盘,里面放的是喜糖和喜烟。跟着新娘子一桌一桌的敬酒,顺便收红包,收红包的时候需要查看,红包上有没有名字,如果没有,要及时写上。

差不多了,反正那天敬完酒,我 的任务就完成了,总结一下,我认为伴娘是个力气活,回家我就睡了,第二天浑身酸痛啊。
鹿!@     发表于 2022-12-02 20:52:30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Lmch59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