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乡恋》(马靖华/词,张丕基/曲)
所谓内地第一首气声唱法的歌曲,由当年的歌坛绝对大姐大唱出。一场春节晚会,由李老大唱了包括这首歌在内的7首歌曲,堪称空前绝后。后来在春晚唱歌能7个人唱一首歌就算幸运。歌曲曲调的确动听,不过最近才听说它是唱给王昭君的。
程琳:《小螺号》(付林/词曲)
不太同意选这首歌。当时我家有选入这首歌的磁带,封面上是程琳的大头照,学生头,笑眯眯看着镜头。歌曲很上口,不错的儿童歌曲。
苏小明:《军港之夜》(马金星/词,刘诗召/曲)
苏歌星靠这首好歌混一辈子了,什么时候在臭名昭著的《同一首歌》唱起这同一首歌,台下照样还是掌声雷动。军旅歌曲曲调历来雄壮有力,抒情抒这么好的算是头一个,也因此歌曲卓尔不凡。苏歌星后来混影视圈了,不过现在总演别人他妈,比如杨晓云她妈。
朱晓琳:《妈妈的吻》(付林/词,谷建芬/曲)
优美曲调,易懂的歌词,所以这首歌虽是在幼儿园学的,也大多能理解意思。当时两个老师都姓贾,都是女的,怎么区分呢,我们总是在叫她俩胖贾老师和瘦贾老师。现在回老家还能看到瘦贾老师,不过也成了真胖贾老师了。演唱者朱晓琳,是许多年后才知道的。
群星:《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
与上一首一样,也是在幼儿园学的歌,不过不懂歌词意思,只是跟着瞎唱。此前曾作过评论,这次就不说了。
臧天朔:《朋友》(黄集伟/词,臧天朔/曲)
许多年后才这道这首歌是黄集伟老师作词的,当时很是觉得歌词有些矫情,比如,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为什么这就要离开呢,太绝情了吧?简单曲调加上臧天朔独特的嗓音,让这首歌充满沧桑,狂野中让人心有所动。
群星:《让世界充满爱》(王健、陈哲、小林、郭峰/词,郭峰/曲)
内地流行歌坛标志性歌曲。郭峰年轻有为,小小年纪掌控如此庞大主题,而且拿捏得不错。不过不敢恭维的是他的唱功,投入的神情也总是劲劲儿的。有些人是只适合当创作者的。
程琳:《信天游》(刘志文、侯德健/词,解承强/曲)
这首歌当初在春晚最早播出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以最后一句歌词作为名字——《思念到永远》。后来不知怎么就改为目前名字,反而把最早的给忽略了。不管怎么说,狂刮几年风头不止的西北风由此拉开序幕。第一句歌词为我低头,向山沟,当年我们给改成,我的(DI)头,像山狗。
崔健:《一无所有》(崔健/词曲)
意义不用多言,军装,吉他,声嘶力竭,以前从没有人这样唱歌。一直喜欢老崔的摇滚,他的歌并不像后来涌出的新生力量一样那么自我得不近人情,歌曲旋律动听,歌词更是多有上佳之作。不过,现在老崔老了。
董文华:《血染的风采》(陈哲/词,苏越/曲)
尽管最早在春晚唱起的人并不是她,而是从前线回来的后来引起颇大争议的徐良,以及当时一个女歌手王虹。春晚总要有动情点,后来随着倪萍的入主,动情点更多了起来。此曲是1987年春晚成功的动情点。很喜欢这首歌复歌部分的对唱,男的唱请不要悲哀,女的说我不悲哀。记得这个细节还被王朔用在他的一部小说中,极富喜剧感。
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词曲)
比起《一无所有》,这首歌稍逊风骚,不过也称得上乘之作。歌词充满迷惑,不安,以及对现实的不确定感,曲调则铿锵有力。
朱哲琴:《一个真实的故事》(陈雷、陈哲/词,解承强/曲)
不太同意这首歌入选。即使让朱哲琴入选,这首歌也并不突出,远不如她后来的展现民族特点的《阿姐鼓》什么的。不过这首歌确实不好唱。
艾敬:《我的1997》(艾敬/词曲)
严重同意这首歌入选。最早听这歌时候觉得怪,一怪歌词,怎么什么都可以写进来,什么音乐老师是我的爸爸,原来就在国家工厂,妈妈是唱评戏的。不拘一格,原来还可以这样写词。曲调和编曲也是一怪,很多地方像是在说,唱得也不伦不类,最后干脆还在结束部分笑了起来。后来是越听越爱听。至今非常喜欢《艳粉街的故事》,不过不喜欢现在的艾敬了,没事演什么《马大帅》啊。
韦唯:《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
当年春晚的动情点。说的是聂卫平的姐姐照顾小保姆的事情,韦唯唱起这歌的过程中,小保姆趴在聂姐姐身上哭。韦唯当时比现在更不好看,太黑,大额头,很像我们胡同底那家的女主人。这些年来,这首歌不断被晚会上合声唱起,只要唱起一般来说没好事。
董文华:《春天的故事》(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曲)
不太同意这首歌。这是唱一位老人的歌,尽管词和曲都好,却随着演唱者出问题很少听到了。记得早几年她还唱过类似的《长城长》,后来有人唱了《黄河黄》,我们觉得这样唱下去就没完了。
毛宁:《涛声依旧》(陈小奇/词,陈小奇/曲)
根据唐诗《枫桥夜泊》意境改编的歌曲,陈小奇可谓正当时,词曲俱佳,引领一代新风,也捧红了不少
广东歌坛歌手。这些年听这歌少多了,倒是总在耳边回响这句话: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等上你的破船。
张楚:《姐姐》(张楚/词曲)
又是一首怪歌,词曲都挺怪,但不影响它成为摇滚经典。歌词中怎么还能出现“死之前他不会再伤心不再动拳头,坐在楼梯上面已经衰老,已不是对手”,而且歌中还涉及治安问题,因为他想问侮辱姐姐的男人到底是谁。上大学之后,宿舍老大总当众唱这首歌,实在耳不忍闻,最后经摇滚老手刘同学忍无可忍一声吼以正视听,从此老大不唱歌。
郑钧:《回到拉萨》(郑钧/词曲)
很多歌不用再听第二遍就知道好,比如这首歌。词、曲、编都没的挑,现在听仍心潮澎湃。从这首歌爱上姓郑的,至今,这歌还是我K歌时的保留曲目,很多人说唱得像,不过最后几句总上不去。这辈子别想上去了。
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丁原、洛兵/词,丁原、周迪)
难得的好歌。据说,陈琳这张专辑还创着一个内地磁带销量纪录,无人能敌。陈琳,长相不突出,唱功不突出,但总是能把恋爱中女子的心境传达出来。很多歌流行后,歌名也就成为流行语,这首歌就是这样。
老狼:《同桌的你》(高晓松/词曲)
当仁不让入选。不管怎么说,校园民谣总是领了几年风骚,而老狼是标志性人物,这首歌是标志性歌曲。最早这歌还没流行之时,老狼和高晓松在
河北电台作节目,听到老狼这个名字没有好感,叫什么名字不好啊,一点美感也没有,红起来才怪呢。
李春波:《小芳》(李春波/词曲)
《小芳》流行的一整年都没法到集市上去,到哪哪儿都在放这首歌,不听也要灌你里两耳朵。我们那里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歌中男主角的生活经历,但并不讨厌上口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后来我还买了收录《一封家书》的磁带,其中有几首类似题材的歌曲,包括一首《呼而嘿呦》,每当录音机响起这首歌我妈都费琢磨:什么叫猪儿黑呦?
于文华、尹相杰:《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赵小源/词,李凡/曲)
不同意这首歌,如果选起码也是《纤夫的爱》呀,它可是步纤夫的后尘呢。《纤夫的爱》歌词大胆,竟然说让你亲个够。当时上初中,有一个同学抿嘴说起这句歌词,笑声不止。
高枫:《大中国》(高枫/词曲)
不太同意这首歌。不作议论了。
李娜:《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
简直已经成为检验一个人嗓音高低的标杆歌曲,谁最后能准确唱上去谁就算会唱歌。歌词不多,曲调优美,只是可惜了李娜这样的人才。不过,也因为她的举动,让很多人理解她,尊重她,天下能做到者几人?
田震:《野花》(田震)(田震/词,刘君利/曲)
很喜欢这首歌,但并不同意她入选,起码它并不能代表田震。最起码也应该是《执著》。
朴树:《白桦林》(朴树/词曲)
尽管性格孤僻,不近人情,但朴树就是朴树,这一首歌足可以让他在流行乐坛留下一笔。在K歌时唱过两次,自己差点被感动。
张也:《走进新时代》(蒋开儒/词,印青/曲)
不太同意它入选。不作评论。
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峰》(雪村/词曲)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不拘一格的歌曲,那就选这首吧。一说到网络歌曲,这首歌一定排第一个,还有FLASH形式,最早也是从这里广为大众接受的。雪村你还别瞧不上,真怪的同时还真有点才。不过他一定不同意将这些歌划为流行歌曲。
布仁巴雅尔:《吉祥三宝》(布仁巴雅尔/词曲)
有一个怪毛病,有些歌如果流行过甚我就觉得变味儿。比如这首歌,最早在电台打榜那么长时间,很多人还是没有听到过,那时觉得真是别具一格的好玩的歌曲。后来一上春晚,这首歌钻入很多的手机,不管在哪里,只要它响起,马上有人“喂喂”,把它给毁了。
刀郎:《2002年的那一场雪》(刀郎/词曲)
不得不承认它的影响力,尽管有不少非议。我一次也没有主动听过这首歌,但耳濡目染已经很熟悉它了。同事中有一个
新疆人,他跟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叫“停在八楼的二路汽车”。
姬斈
发表于 2022-06-19 11: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