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寿视身份不同,排场也有大小之分。明代小说《梼杌闲评》里,准备了寿枕、寿帕、寿面、寿桃一类的东西为寿星上寿,是比较常见的祝寿之物。《陶甓公牍》记载了晚清徽州的民众生活,里面提到以米粉制成粿,称作寿桃,不过与祝寿无关,是腊月互相赠送,以期节俭之风的食品。《阅世编》中则提到 “祝寿桃糕”一物,上面插有以染色的面制成的八仙之像,颜色可以保持很久不剥落,且“须眉毕见,衣褶生动”,十分精巧。《杭俗遗风》中则提到,当地过寿会请传一戏班前来唱戏,只请至亲,不请泛友。来贺寿的晚辈也不让送礼,只需要穿着便服而来,带一对足斤蜡烛“插烛上寿”即可,拜寿的繁文缛节也一应不要,只是早晨吃寿面,午饭晚饭由自家做饭,每桌上菜四大盘四小盘加上一火锅即可。《澎湖纪略》中记录的过寿习俗则比较有趣。澎人在生日那天,有一些特别的习俗。他们会用米粉和红曲制成红鸡样子的点心(和面包比较相似)用来祭神。而且富裕人家还会在当天买棺木,雇佣工人做棺材。讲究的是工人用斧子尽力一劈,木屑飞得越远,表明寿星越长寿,近则不详。做好棺材后要将其竖起放在厅上,取“寿”(站)的谐音之意。这些都属于耗资不多,比较平实的过寿方式。《宦乡要则》里的祝寿方式因为涉及到官员往来之礼,就不怎么平实了。不仅要送寿联、寿饼、寿桃、寿果、寿簪、寿星、寿盆等物,还要送如意、云履、莲履、吉猪、燕窝、绣屏锦帐等比较贵重的物品来贺寿。当然,皇家过寿的方式就更为高大上。辽代皇太后
过生日时会坐在主座,皇帝则要东面侧坐,而后由契丹舍人在殿上通传姓名,契丹和汉人臣僚分东西两门进入殿内一同朝贺。选出的班首则上殿祝寿,祝寿完毕分班引出。此前提到的,过生日要吃寿面(也称长寿面)、寿桃一类的食物,皇家则不仅自己要吃,还要与民同乐。明代宫廷逢皇后令旦,皇太子千秋,还有赐文武百官百官长寿面、长春酒的记载。皇后生辰内外命妇会来朝贺,皇太子生日则宗藩前来拜祝。皇帝过生日,万寿节则更为热闹。《清朝通志》记载,崇德元年的万寿节,内外的亲王贝勒,文武百官乃至朝鲜质子皆来朝贺,金线鞍马等礼物。清代康熙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时,直隶各省官员士庶夹道迎接御辇,其中有当地耆老等人“跪献万年寿觞”,康熙还特意停辇赐下寿桃。(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1
孤独好喜欢我i
发表于 2022-06-25 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