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婚礼礼仪体现了中国礼仪的哪些特点
提问人:占据*
发布时间:2019-08-30 14:24:20
更新时间:2022-06-20 11:32:18
浏览:820
对于“秦国婚礼礼仪体现了中国礼仪的哪些特点”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古代婚礼,通常指包括议婚、订婚、迎亲、结婚前前后后一整套的礼仪程式。其在《荀子?富国》曾一言概之云:"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婢、内、送、逆。但婚礼的实际进行,可简可繁,其实是最具弹性的。这一时期,男女的始婚年龄,相当普遍定为男20岁和女15岁,如《墨子?节用上》云:"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但也有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子"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①,这是概言始婚的上限年龄,过则谓之"失时".统治者为提高本国人口增长速度,以加强国力,十分注重"男女以正,婚姻以时"①,常推出一些"正风俗"的硬性规定,如春秋时越王勾践,有"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②。战国时秦国有令"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家贫子壮则出赘"③,禁止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也就是说,男女进入俗定的成年年龄后,必须婚而成家,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要想晚婚或留在父母家里,是为时俗和官方所不许可的。一般性的婚礼,有聘、内、送、逆四个程序,不妨称为婚姻四礼。但上层社会贵族阶层的婚姻,由于通常围绕父家长制下...
单 情调ん
发表于 2022-06-20 1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