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

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

提问人:消遣\,     发布时间:2019-04-04 13:09:39     更新时间:2022-06-03 12:28:48     浏览:844    
“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万能的网友们帮忙参考一下呗,给几个答案呗,实在是想不到了,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七夕,自汉代以来,由古代历法的天文点,逐渐向岁时节俗转变,终于演化为中国的情人节。历史上的这一天里,古人都在做些什么呢?乞巧、感叹离愁、想家??这一天最要的一件事,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哈哈??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代,七夕还只是女子们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一种小蜘蛛。杜甫《牵牛织女》诗中有云:“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宋代,《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代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周处《风土记》云:“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河鼓(即牵牛)、织女。”穿针乞巧者,或穿七孔针,或穿九孔针,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为巧。

佳节女儿约诸邻,迭将水碗丢巧针。日光照得龙梭影,绣出鸳鸯如意君。古时女子乞巧自然也乞姻缘。对当时女子来说,针法娴熟直接关系到日后姻缘,心灵手巧的织女与其爱情传说便也是闺中女子们的向往。到清代,《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清朝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七月七日,女儿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俗传次日是魁星生辰。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是以祭拜,以求考运亨通。而魏晋故事里,还有七夕晒书的风俗。今时的我们或许不能穿针乞巧,但念想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顺便晒晒书凑凑热闹,倒也是件美事。

暮雨:其实七夕不是真正历史上的中国版情人节,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版情人节的节日叫上巳节,日期是三月初三,在这一天男女相约出游,互赠芍药。今天有收到芍药的吗?哈哈

_灬賊厷     发表于 2022-06-03 12:28:48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ch8957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