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嫁娶”和“结婚”到底有什么区别?

“嫁娶”和“结婚”到底有什么区别?

提问人:yυё鱫越吵架﹏     发布时间:2019-10-07 06:42:16     更新时间:2022-06-24 19:25:48     浏览:709    
对于““嫁娶”和“结婚”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小张硕士毕业,妻子是本科毕业。两个人自由恋爱结婚,结婚时没有举行盛大的婚礼,也没有什么聘礼。婚后,小两口都上班,当然,小张的收入比他妻子高。两个人平时生活一般很平和,但也有拌嘴的时候。有一次,在小两口拌嘴的时候,小张的妻子突然说:“我和你是结婚,不是嫁给你!” 小张楞住了。事后,他好奇地问妻子道:“难道‘结婚’跟‘嫁娶’,有区别吗?” 妻子振振有辞地说道:“当然了。‘结婚’是两个的因感情的升华而想要永远在一起生活而结合在一自起。说‘结婚’,意味着两个人是平等的,都是家庭成员,不分工,都挣钱,都持家。如果在一起感觉不到幸福了,彼此间没有谁欠谁,可以选择放手,大家相对独立。” “那说‘嫁娶’不也是一样的吗?”小张问道。 妻子摇摇头,道:“那可不一样。说‘嫁娶’是因为老观念,有点男尊女卑的感觉。老观念的嫁娶概念里就是男的挣钱养家,女的生孩子持家。女的‘嫁’,就是她成为男的家族的人,比如把植物的一枝接到另一枝被称为‘嫁接’,按封建宗法妻以夫为纲,她就成了你的附庸,你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如果婚姻不幸福也不能离婚。” 上面的故事,说明在现实社会中,在涉及到男女婚姻关系中,“嫁娶”和“婚姻”这两种说法会在一部分人中引起不同的反响。那么,小张妻子的看法,符合汉语事实吗? 通常,“婚”“姻”相对,“嫁”“娶”相对。下面,分别分析一下这4个字。 “婚”字,《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根据这个解释,“婚”指妻子的家庭,因为婚礼多在夜间举行而得名,古书有时候直接把“婚”字写成“昏”。妻子的家庭,以妻子的父亲为一家之主,是家庭的代表,所以“婚”又指妻子的父亲。《尔雅》:“妇之父为婚。”《释名·释亲属》:“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 与“婚”相对的是“姻”。《说文》:“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尔雅》:“婿之父为姻。”据此,“姻”指丈夫的家庭,也指丈夫的父亲。此字实际上是“因”字,表示因循、顺从,意思是男方是女方的依靠,女方必须服从男方。 根据上面的解释,“婚”指女方家庭或者女方父亲,因婚礼多在夜间举行而得名;“姻”指男方家庭或者男方父亲,因男方是女方的依靠而得名。二字合起来,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亲家”,或者叫“儿女亲家”。《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中,刘邦为了求助项伯帮助化解他与项羽之间的矛盾,与前来告密的项伯“约为婚姻”,实际上就是“结为亲家”,让双方的子女通婚。 由此看来,虽然后来“婚”“姻”无论单用还是分用一般都不再区分男女(比如“结婚”、“婚事”、“成婚”等用“婚”字,而“联姻”、“姻缘”、“姻亲”等用“姻”字)。“婚”“姻”两组词并没有区分男方女方。但是,这两个字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是很明显的。这从“姻”字上最明显:“姻”因男方是女方的依靠而得名,女方必须因顺男方。 “娶”字,《说文》:“娶,取妇也。”指男子结婚,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古书中“娶”直接写成“取”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可见“娶”就是“取”。“取”字,《说文》:“取,捕取也。”该字从又,从耳,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打猎时,对猎物也同样对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获而取之”,意思是抓住敌人后就把脑袋或者左耳朵割下来。《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把捕获的俘虏或猎物的脑袋砍下来,或者把他们(它们)的左耳朵割下来,这是很残酷的事情,是暴力行为。用这个字表示男子的婚姻,说明中国古代经历过“抢婚”阶段,而“抢婚”又是战场上捕获女俘虏的残留。 “嫁”,《说文》:“嫁,女适人也。”“嫁”就是“家”。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故古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说法。女子结婚就是归家,《诗经》所谓“之子于归”,即指此。汉字“家”字,上面是“宀”,代表房子,是不动产;下面是“豕”,是猪,是动产。可见,“家”必以私有财产为前提。女人嫁人后就有了家,就是归了家,说明她也成了男人的私有财产。 这样看来,无论“婚”“姻”,还是“嫁”“娶”,都以男尊女卑为前提的。这是因为以成家立业为立足点的婚姻,产生于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性别结构内的缘故。这一点至今未变。当然,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摒弃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可能会在词语的使用上体现出来,就像文首所讲的故事那样。 附记: 中国古代的婚姻一词来源于“昏因”。“昏”原本是一个时间概念,指“日入后二刻半”,由于“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即婚礼要在黄昏的时候举行,遂演变成一种行为概念;按照《说文》的解释,“因”是“就”的意思。因为“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也”,所以,“婿曰昏,妻曰因”。 也就是夫妻关系的正式成立,对丈夫来讲叫做昏,对妻子而言称为因。从这个词汇的形成以及有关的解释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如下两点:第一,“婚姻”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要式行为;第二,它是一种以夫方为本位的结合,男子处于主导的地位,女子必须趋就男子。这种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将错就错"     发表于 2022-06-24 19:25:48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ch8957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