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
朱生豪与宋清如我相信情书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它代表了那个过去的年代,情窦初开。情书,在我的中学时代是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的工具。写情书,考验的是文笔和心思。一般都会仔细掂量遣词造句,会拿出写作文几倍的精力和脑力来构思。实在不善于此道的男生会去找一些文笔好的同学来“代笔”,回去之后自己细细抄写一遍,而女生则一般自己偷偷的写,满满的都是少女的心事。叠情书,就很讲究。男生一般简单粗暴,七七八八的折叠几下,但也多带着小心;而女生则细心的多,不光信纸要细细筛选,写好之后还会把信纸折叠成心型或者当时很流行的一片树叶形状的样子。送情书,要讲方法和策略。如果是同班,就趁着大家都不在教室的时候偷偷塞进那个人的书桌里面。但如果不是同班,就会有点难度,你往往就要想法设法找到一个你信得过并且和你的表白对象同班的人,拜托TA把信转交给对方,并叮嘱:千万别搞错啊!之后,就开启了“漫长”的,焦躁不安的等待。也就是说,从产生想法(决定写封情书表白也是需要勇气的)、如何措辞(写了撕,撕掉再写)、下笔(反复阅读)、送信(如何送是个技术活)、等待(忐忑的不知所措)这整个“漫长”的环节都充满了不安和期待。然而现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我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条信息上的“我喜欢你”几乎就是全部了。没有人愿意再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件结果未知的事情上面。大家越来越重视结果,而不是那个充满忐忑的过程。而随着这个过程变得越来越短,似乎,我们的忐忑不安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然而,如果你仔细回忆往事就会发现,你能记住的往往就是那些忐忑的有些不安和期待的过程以及那件事留给你的感觉。那些反反复复的措辞,打了无数次草稿的过程,小心计划的路线,如何创造偶遇等等。至于结果如何,在回忆里看起来已经都不重要了。为何?因为人有一种能力叫:想象力。就是它为你创造了无数美好的场景。好比美术作品中的留白,好比一部电影的开放式结尾,好比阅读一本书脑补的画面,都是想象力带给你的,好的作者必定懂得如何发挥观众的想象力。而写情书和收情书,都同样可以很好的发挥你的想象力。还有一点是,情书代表了一种特殊而“昂贵的心意”。如今,被各种广告包围和洗脑的我们,越来越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和花费太多心思,可以选择的“礼物”和方式越来越多样,你要做多就是动动手指,输入支付密码而已。或许你送出的东西很贵,但总是会被对方抱怨“不用心”。而情书,却刚好可以满足对方内心的那点小小虚荣心。或许你不像我们的大文豪朱先生那么有才华,写出来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或许你还写了一手歪歪扭扭的“烂字”。但那份心意却正是对方想要的温暖。去试试花点心思,花点时间,用一封并不昂贵却珍贵无比的“情书“表达你的爱意吧,为自己和伴侣找回那种情窦初开般的美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