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清明节的民风民俗

清明节的民风民俗

提问人:笑咖@     发布时间:2019-09-24 16:36:57     更新时间:2022-06-23 08:51:28     浏览:771    
对于“清明节的民风民俗”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清明节,又名寒食节,它极大的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

民俗习的研究成果表明:民俗最富于传统性,因为它是人民大众在长期的历史年代里,世代传承的结果。某种民俗事象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不断的重复中,俗民会形成自觉维护习俗惯制的力量。这种习俗一旦形成,是任何力量也难以阻断和改变的。
寒食节虽然起源于春秋介子推,但最早被明确记载的是两汉之际桓谭的《新论》:“太原郡民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从那时起,史籍中关于寒食节记载的屡见不鲜。可见寒食习俗愈演愈烈,寒食习俗的内容,最初只有禁火和寒食。到了南北朝时,寒食节活动从单一的禁火寒食开始向娱乐性方向发展,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提到寒食节的习俗活动有挑菜、镂鸡蛋、斗鸡蛋、斗鸡等。但那时的游戏娱乐性活动到了唐代才达到全盛时期。首先寒食节有了固定的节期,唐代官方规定:寒食节放假七日,大小官吏及军队将士均可休息,长年以来已成惯例。其假期之长,在唐朝规定的八节中位居其首。唐代寒食放假也恩及官户奴婢,《唐六典》卷六(刑部都官)记载:“官户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官府奴婢在唐代为最低下之人,一年到头苦于使役,仅有三次休假,而寒食为其一,可见寒食节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由于寒食节是个大节,所以再重要紧张的时期都要放假。史书载元和十四年,唐朝攻下淄青镇,田弘正出任节度使,采取了许多安民措施,其中包括寒食节依旧放假七日。《资治通鉴》卷二四一记载:“弘正既入郓,悉除苛禁,纵人游乐,寒食七夜不禁行人。”相反,寒食不放假,就在都城也会引发民乱。会昌五年,唐武宗在长安筑仙台,三千官健加紧施工,破例不放寒食假,差点引起祸乱。《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记载:“寒食,从前以来,准式赐七日假,筑台夫每日三千官健,寒食之节,不蒙放出,怨恨把器杖,三千人一时衔声。皇帝惊怕,每人赐三匹绢,放三日假。”
到了宋代,当朝者继承了唐代的做法,仍旧改火、寒食、给假期。与唐代不同的是,朝廷也于寒食前后出祭,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少数民族所建的元朝虽然在很多方面摒弃了汉族的传统,但在岁时节日方面却遵循了很多前朝的规制。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对官员的休假规定“若遇天寿、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可见寒食仍是各节中的大节。
由于自唐以后直到明清,寒食节一直成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中的大节,特定的活动越来越丰富。首先是在位皇帝惯例把钻来的新火传赐给在京诸臣,作为一种恩惠赐与和联接沟通君臣感情的节日交往。同时,为政者还吸收了民间的郊游、镂鸡子、斗鸡、走马、蹴鞠、击球、荡秋千、插柳等活动。对此白居易《和春深》诗云:“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化,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宋代寒食的活动更胜于唐代:《乾淳岁时记》记载可见一斑:“清明前三日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于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有诗云: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朝廷遣台臣中使宫人事车马,朝饷诸陵原庙,荐献用麦糕、饧稠,而人家上冢者多用枣、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如大昭庆九曲等处,妇人淡装素衣,提携儿女,洒壶肴垒,村店山家分馂,游息至暮,则花柳士仪随车而归。若王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游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歌舞中,而游手末枝尤为盛也。
到了元代“清明寒食,官廷于是节最为富丽。”大都城内“上至内苑,中至宰执,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游为乐。”“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绮筵杂进,珍馔甲于常筵,中贵之家,其乐不减于宫闼,达官贵人豪华第宅,悉以此为除祓散怀之事。”而江淮等地,则盛行寒食节在家门插柳技,有元诗为证:“行装迢递转孤城,一路闲呤缓客程,泼火雨晴饧粥冷,落花风暖笋与轻,感时已习庄生梦,遗俗空怀介子情,只有啼鹃解人意,平芜漠漠西三声。”
明清以后,寒食清明的活动内容更多,规模更盛,以致在清康熙癸丑(1673)清明日期间,由于游人过多失控,在苏州府还发生了“拥挤践踏,踏死九人”的悲惨事件。
正因为寒食节习俗自古被官家和百姓极为重视,所以其活动内容逐步渗透和扩张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寒食农事
寒食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竞荣,正是农事百业一年课作开始之始,据《常州府志》《风阳府志》《嘉禾县志》记载:在南方清明农家浸种,下早秧。而在北方则有“清明前后,安瓜种豆”的农谚,寒食清明期间,也是茶农采摘新茶品尝新茶的最佳时间,《本草纲目》记: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这些对于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和国度,可见寒食清明节的节日习俗,是何等重要。
寒食药业
清明时节阳春和煦,阳气上升,百草生升,正是医家拾灵采药之绝好时日,《本草纲目》载:寒食“小麦蒸饼凡苡所需,且能治疾。用此物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本草纲目》中还有寒食饭、寒食面、寒食粥、寒食糯米等药方十余种。《齐民要术》中有寒食清明节期间为种植地黄的最佳时节的记载等等。山东《沂州志》还有“清明作面燕插柳于上,阴干,专治小儿腹泻”的记载,而湖南《新宁县志》有以清明日清晨以瓮蓄水,后造酒,可防百病的记载。
寒食饮食
寒食饮料为春酒、新茶、清甘水等。寒食食品品种繁多,主要有寒食粥、寒食饼、寒食面、寒食浆、寒食青精饭。供品有面燕、蛇盘、枣饼、神餤等也是寒食特色食品。
最值得重视的是古代寒食节的休闲娱乐活动,至今仍兴盛不衰,如寒食清明踏青演变为今天休闲旅游活动;寒食清明插柳演变为今天的植树造林,特别是清明节种植纪念树;寒食清明的鞠球发展演变为今天的风靡世界的足球活动;至于打秋千、斗鸡等活动则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而保留至今。
综上所述,寒食习俗及其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lens诧异て     发表于 2022-06-23 08:51:28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ch8957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