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对结婚时间长短的称谓具体是那些,诸如纸婚,金婚等

对结婚时间长短的称谓具体是那些,诸如纸婚,金婚等

提问人:ゝ”具ˊ     发布时间:2019-10-02 18:33:12     更新时间:2022-06-24 07:01:18     浏览:987    
对于“对结婚时间长短的称谓具体是那些,诸如纸婚,金婚等”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1周年纸婚
2周年布婚
3周年皮婚
4周年丝婚
5周年木婚
6周年铁婚
7周年铜婚
8周年电器婚
9周年陶器婚
10周年锡婚
11周年钢婚
12周年麻婚
13周年花边婚
14周年象牙婚
15周年水晶婚
20周年瓷婚
25周年银婚
30周年珍珠婚
35周年珊瑚婚
40周年红宝石婚
45周年蓝宝石婚
50周年金婚
55周年翠玉婚
60周年钻石婚
不败的恋人     发表于 2022-06-24 07:01:18

其他回答

一、婚前活动
〔相亲〕在男女双方到了求婚的年龄时,双方又认为门当户对,男方家长便委托媒人向女家提亲,铜陵有“一家有女百家求”之俗,男方向女方求亲,已成习惯。媒人提亲,主要介绍男方本人的年龄、品貌、职业及家庭状况。
50年代初,尽管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但“父母之命”根深蒂固。直到70年代,父母包办代办婚姻仍较多地存在,但在方式上有所改变。比如父母选择好儿女的婚姻对象之后,事先也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父母说了为算。80年代后,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恋爱,自主确定婚姻已成为风尚。即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相谈或男女双方在社会活动中相识后恋爱,最后确定婚姻。恋爱也称“谈朋友”。
〔订婚〕60年代以前,市郊区大部分农民及市区少数市民在相亲之后,还要将男女双方生日(年、月、日、时)及生肖了解清楚,托人推算,看是否“冲克”,俗称“合八字”。如合“八字”,便择日“订婚”。直到80年代,还有部分农民及极少数市民仍相信“八字”之说。
在农村,“订婚”也称“压庚”。这一日,男方派人将写有男方当事人姓名、生辰八字的“庚帖”,并带着聘金、聘礼送至女方。聘金、聘礼多少不限,视家中贫富而定,有的是事先通过媒人由男女两方家庭商定,聘礼一般是衣服、烟、酒、糖果。女方接庚帖、聘金、聘礼后,将女方当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也置庚帖,带回男方。男女双方交换了庚帖即表示正式订婚,双方必须遵守。在市区,订婚方式比较简单,不需互换“庚帖”,有些自由恋爱的男青年只要向女方送去订婚礼,如金银首饰、衣服等,就表示订婚了;有些男女双方家长同意后,由男方置办一桌酒筵,请人证婚;有些人认为只有领取了结婚证,才是正式订婚,这反映了法律与习俗之间的矛盾。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称为未婚夫妇。
〔送节〕男女双方订婚后,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男方要给女方父、母亲送礼,一直送到结婚为止。礼品一般是烟、酒、糕点等,并一定要凑足双数。有些人家,男方第一次送节要送面条、方片糕等,女方将这些礼品退回一半,以表示“常来常往”、“高来高去”。
二、结婚
〔选定婚期〕婚期由男女双方商定。在郊区,一般通过媒人事先约定好吉日,由男方用红纸按规定的格式写好日期(称为“喜帖”),并备好礼物,送至女方,以确定婚期。通知迎取日期也称为“朝节”或“送日子”,凡是女方亲属都应送一份礼品。婚期以农历为准,一般选在“二”(如二月初二)、“八”(如腊月初八、十八等)。
在市区,从50年代到70年代,青年职工结婚一般选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从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婚期定在农历二月初二、腊月初八、腊月十八等逢“双”的日子。
〔贺礼〕在举行结婚仪式(也称“婚礼”)之前,男女双方都要将婚期、地点等写在请柬上,分送亲朋好友,通知他们届时参加婚礼。亲友前来贺礼时,一般都备上一份礼品,礼品分现金和实物两种。送礼的大都将礼金用红纸包好,叫“送红纸包”;实物多为毛毯、被面、热水瓶、茶具、影集、风景画等,偏重生活实用品。机关、厂矿、学校等单位的职工结婚时,单位工作人员往往集资买一两样礼品送给新婚夫妇,以示庆贺;新婚夫妇则各回赠喜糖1—2包,表示酬谢。
〔嫁妆〕在铜陵地区,女儿结婚,女方父母都要为之置嫁妆。嫁妆的质量和数量,则依女方家境而定。70年代之前,一般家庭要陪衣、被、木盆(包括澡盆、脚盆等)、箱子、柜、马桶等;到80年代,市区内嫁妆发展到除衣服、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有送洗衣机、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家具。
〔迎亲〕50年代,市郊农村迎取新娘一般用花轿。到60年代,无论市郊或市区,一般都是步行。到70年代,郊区用拖拉机迎亲较多。80年代后,市区内多租用或借用小汽车迎亲,车前玻璃贴上“”字,两新人坐在里面,另一车随后行,介绍人坐其内,并放入衣被等嫁妆,如有高档家具,另用专车装运。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口要放鞭炮,包开门礼(包钱),钱数2—10元不等。有的女方家有意不开门,迎亲者需连续放鞭炮,再给“红纸包”。
流行乄天真     发表于 2023-08-30 17:59:39

拍摄薰衣草婚纱照的时候一般穿白色婚纱比较好看。白色婚纱既能体现生动、芳华的感觉,也能体现唯美、时尚的感觉,是薰衣草婚纱照的首选。同时,也可以选一些颜色亮丽彩色婚纱,以及小短款彩纱,搭配彩色眼镜框,花伞、纸飞机等道具,拍摄出来结果会非常可爱,适合现代的年轻人。

@七年求     发表于 2024-05-29 18:28:24
1.法国人喜欢用各种物品来命名每个婚龄的习俗,60年——钻石婚;70年——白金婚;75年——白石婚;80年——橡树婚。由此可见,婚姻持续的时间越久就越发显得珍贵。
2.英国人对结婚纪念日也比较重视,并对不同的结婚周年纪念日赋予了不同的名称。50年一金婚;75年一钻石婚。
3.俄罗斯人从结婚到老,共有20多个共同的纪念日,例如:50年——金婚;60年——钻石婚;67年——石婚;70年——福婚;75年——王冠婚。每逢这些纪念日都要邀请亲朋好友欢聚,并宴请宾客。亲朋好友要登门祝贺并赠送礼物。
4.日本传统认为,男女结为夫妻“百年和好、白头偕老”是幸福婚姻的标志,所以在结婚周年纪念日常常要举行一些纪念活动。例如:50年——金婚;75年——金刚石婚。每逢上述这些重要的结婚纪念日,人们往在要举行一定的庆贺仪式。通过这些纪念活动来促进夫妻和睦,加深感情,已成为一种风俗。
5.在朝鲜,夫妻结婚60周年称为"四婚",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纪念日那天,夫妻要穿上当初结婚时穿的漂亮服装,坐在褥垫上,品尝着丰盛的酒食菜看,接受子孙和亲友们的祝贺。晚辈要按辈份的高低先后为老人敬酒。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也携礼来祝贺。主人宴请来客,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活动十分热闹。
数学病i     发表于 2023-05-17 08:12:32
彩礼钱是现代中国保留旧时结婚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 法律对于彩礼钱没有明确规定,可认为属彩礼范畴。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彩礼钱多用于买家具、家电、衣服等等,也可用来支付女方的酒席费用,还有的将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 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 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的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例如在彩礼网上用户只要知道朋友的手机号或邮箱,就可以很简单为朋友送上几注彩票和一段图文并茂的祝福,不仅关心、维系了朋友,同时也传递着希望朋友发财等美好寓意。
孤僻成性     发表于 2024-01-15 01:54:03
只是一种文化风俗,作用就是图个吉利吧。婚娶习俗

  婚娶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已逐渐从简,然而在农村,仍讲究,现概述如下:

  介绍认识:昔时男女双方的结合,只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不少人仍通过介绍人搭桥引线,男女双方才能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此系联姻不可或缺的部分。

  定亲:通过介绍人的穿针引线,使男女获得见面相叙机会。如男女双方有意成亲,并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男方即可带象征性礼物由媒人送到女家,待女家回礼帖后即为定亲,谓之“缠鸡脚”。

  报日: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出生的时日,择定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作迎亲的喜期报给女家,称之报日。在迎亲之日的前夕,男家须按原双方商定的礼金(俗称身价银或聘金银)和礼品送到女家,以便为女家备置嫁妆 、家具及其它作为婚嫁的物质。

  迎亲:即迎娶。解放前,迎亲之日,男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筵席相请。同时,还要组成包括锣鼓唢呐乐队和“谢郎”(即扛轿,抬嫁妆,抬食格及挑送猪羊酒肉等礼物者)的迎亲仪仗队。待一切迎亲工作就绪后,负责抬轿者,分别抬着供新娘乘坐的大红花轿和两个送嫁大客及新娘之弟乘坐的蓝布竹轿,先由双邦旗(两旗相连)开路,吹吹打打向女家进发,场面十分壮观。到新娘家,新娘梳妆后步出闺房哭着向父母辞行,出大门时,一人事前准备好米筛,内置一碗水及竹叶等,待新娘打伞经过时倾翻碗水,称“出屋檐水”。到男家后,新郎踢开轿门接新娘进屋。解放后,此项习俗已成为历史,多数以车辆取而代之。但在此日,作为男家工作仍是繁忙,既要作好迎亲归来时的安排,如为新婚夫妇安床和拜祖先,又要组织做好接待女方的送嫁客人以及前来贺喜的族戚亲友等。
闹爷@     发表于 2023-09-09 13:02:26

如果是家里人介绍的婚姻,那么一般情zd况下,只要男女双方相处和谐,家里人都是会同意这段婚姻的。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应该先跟女友求婚,得到她的同意后,让媒人上门提亲,再提过亲之后由双方父母商洽订婚一事。

等订婚结束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双方家长就可以慢慢的商洽结婚的日子了。

一般来说,如果你们已经谈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类似于1~2年,那么定完婚之后,就可以开始筹备结婚事宜了版,毕竟结婚前的准备工作都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长短都有,这是中间值。

)如果你们谈恋爱几个月就订婚了,那么可以过上1年左右再结婚。

不过这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权。

还有就是:如果你们是相亲认识的,提亲的时候记得带上媒人。

如果你们是自己认识的,那么就要父母亲双双上门提亲(这样显得重视)。

该说什么话,该带什么礼品上女方家。

这可以让你的父母去亲戚朋友那里打听一下,你们那里的风俗习惯。

主要还是和身边的结过婚的朋友多沟通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属于我们的旧时光     发表于 2024-02-15 12:26:40
雨雪天气的交通通常都不会太好。路面有积水,如果不是很好的路面还会有泥泞,交通容易拥堵,路上的时间自然就拖沓难以控制了。
这样的话,通常会存在两大麻烦:
1、早晨迎亲的时间比较难控制,容易推迟计划。
2、婚宴迎宾的时间也会加长,客人们到的时间可能会耽误延迟。 二、外景拍摄
碰上下雨天,新人肯定就只能直接放弃婚礼当天的外景拍摄了,毕竟下雨天在户外跑动实在不方便,而且对于摄影师摄像师来说,机器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三、新娘装扮
洁白的婚纱,大红或金黄的婚鞋,还有新娘最美丽可人的妆容,在雨雪天气下,都是相当容易出现意外的。一不小心,很可能妆容就花了,也可以婚纱上溅到了泥点子,婚鞋上沾满了泥浆。更杯具的是,万一新娘一个不小心,因为路面湿滑跌倒了,那就实在太惨不忍睹了。 四、婚宴安排
如果是室内的婚宴,那基本上正常举行应该问题不大,但很可能客人的迟到会影响到婚礼计划开始的时间,同时客人们湿漉漉地走进婚礼现场,个个还都拿着雨伞或雨衣,那场面肯定也会比较阴凉尴尬吧。
但如果是户外婚礼,以上这些就不能算是大问题了,因为雨雪天对于户外婚宴基本上可以说直接就是灭顶之灾了。非但辛辛苦苦的婚礼布置被雨淋湿,所有的美食被雨淋湿,化为乌有,就连所有的来宾估计也都要落荒而逃了。 应对攻略 1、提前婚期一周关注天气预报。应该说现在的天气预报比起三五年前,还算是比较准的了吧!结婚毕竟是大事,尽管注定下雨不可能再更改时间,但至少早一些关注天气,也可以早一些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吧! 2、迎亲的车队最好早晨提早时间出发。下雨天带来的车多缓行,路面拥堵几乎是可预见性的,那么婚车的迎亲自然会遭遇很大的挑战。只有提早出发,才能确保到达新娘家迎亲的时间不至于退后。如果婚车原本计划有较长绕城线路的,那建议最好也缩短路线吧,安全第一,时间的把握第一,确保能够准时迎娶新娘才是最重要的。 3、准备好新人自己的雨具。下雨天撑伞天经地义,但番茄建议这伞千万不能在大婚当天随手抓起一把,又土又丑的哦!既然看了天气预报,知道要下雨了,那最好就是提前准备好专属于新人的两把婚伞!
建议是:要么两把大红伞,红色的最喜庆,大婚当天用也最合适不过了。如果mm觉得红色太俗气,那透明的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哦!配上洁白的婚纱,显得特别的动人!当然啦,如果透明的嫌太素了,也可以考虑在伞的内面粘贴上一些细小的婚礼点缀,那就相当完美啦! 4、新娘婚纱的保护。白天的齐地是会需要出现在室外的,即使只是走到婚车前上个车的时间,裙摆还是难免会碰到地面或者被溅起来的泥点子沾上。所以建议,白天的齐地新娘最好能够尽量提着裙摆,不碰到地面。当然啦,伞估计就要辛苦身边的伴娘帮忙撑一下了。
至于晚上婚宴的婚纱,是到了酒店以后才换上的。理论上讲,应该不那么容易弄脏。但最大的嫌疑就是新人在迎宾的时候,客人们湿漉漉的到来就想跟新人握手合影,很可能不小心也会将泥点子沾到新娘的裙摆上。这个时候要是弄脏了,那就麻烦了,连换的余地都没有了。所以建议一方面新娘自己多留个心眼,照顾好自己的婚纱;另一方面,伴娘提前准备一些湿纸巾,以防万一可以帮着及时擦拭一下。 5、新娘妆容的保护。下雨天,天气本身就潮湿,要是新娘再不小心面妆上沾到了几滴水,那妆就很容易糊掉了。所以,如果遇到下雨天,早晨第一次化妆的时候,就一定要使用防水的化妆品,以防脱妆。同时提醒化妆师,定时补妆;也提醒伴娘,多照看自己,身边多带一些吸水性较好的化妆棉,时刻准备着。 6、新娘和新郎的婚鞋保护。婚鞋是不可避免必须与地面有接触的。如果男方和女方家所在小区都是城市水泥地,那估计受挫还不回太严重。要是不幸碰上一些泥泞地面,那婚鞋可就面目全非了。婚礼当天,最最重要的还是婚宴现场。所以如果遇上雨雪天,新人最最需要确保的是婚礼现场的鞋子干净整洁。要么考虑白天直接穿备用的鞋子,要么就是晚上到了酒店换上备用的鞋子,二者选其一。 7、外景拍摄的重新安排。下雨天,出外景确实是最最麻烦的事情。番茄觉得,可以有那么几种方案吧!第一,直接跟跟摄跟拍商量,婚后换个时间补拍外景,空余出来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如果酒店档次不错的话,可以选择在酒店内或者酒店周围有遮挡、非露天的地方拍摄外景,也别有一番情趣;第三,如果雨确实很小,又或者像今天这样是飘雪的,地面反倒不是很潮湿,可以征求摄影师的意见,在摄影师的建议下完成外景拍摄,撑伞的,或者飘雪的,肯定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很多新人还没有这样的机遇呢! 8、为客人们多多考虑周到。对于去的比较早的客人,要给予非常诚挚的感激,也可以建议他们先吃点,没有关系,以免等得比较久;对于去的比较晚的客人,同样报以真诚的感谢,不让客人因为自己的迟到而感到不好意思。最最重要的,既然下雨,客人们应该就会有自己的雨具,最好就是能够给大家每人准备一个伞套,既让客人感觉到温馨,同时也整洁了婚礼的整体场地,一举两得。 9、新人自己备足各类所需的备用品。平常上班遇上下雨天,都会感觉自己多带不少东西。婚礼当天必须保持冷静,带足所有需要的备用品,确保不因下雨影响婚礼的进程才好。比如纸巾,湿纸巾,小毛巾,塑料袋,备用鞋,备用袜子等等等等。 10、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新人一定要始终保持一颗愉快而又幸福的心。千挑万选出来的大婚好日子遇上下雨,谁都会有些不爽。但这份不爽只能是短暂的,而不应该影响到新人一整天的大婚忙碌哦!毕竟,所有其他的准备都只是身外之物的准备,唯有自己良好的心态才能一切的基础,也是大婚成功的保障! 下雨下雪都是老天的一种恩赐,而一段美好的婚姻也将从婚礼那天起正式上演,所以无论如何,新人都要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愉快而又幸福的心,坚决不因天气受到影响哦!
默默静静的.     发表于 2022-12-08 21:19:19
一、大户人家的“六礼”
  旧时(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的婚礼甚为讲究,所谓行“六礼”方可完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纳采——也叫行聘,是婚礼中的首礼。男方具求婚礼品,送到女家,请求采择。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了,只是行个程序,算是正式求婚。   问名——男方具庚柬帖,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时,送到女家。女方复以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回柬”。此谓问名。   纳吉——为正式订婚礼仪。问名之后,以双方的庚,》算合宜,定下吉日,男方备定婚礼品送往女家,算作婚姻已定。   
少数民族
纳征——即纳聘之意,定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双方年龄、时机合宜成婚。男方便具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准备聘娶了。   请期——纳征后,女方没意见,男方选定吉日,写一迎亲帖,写明迎亲日、时,请求女方答应。女方回帖同意,即可进行最后一礼。   迎亲——即成婚礼。这天,男方到女家迎新娘过门,行交拜合卺礼。   旧时“问名”的“庚柬”(亦称“庚帖”),即八字帖,是用一小张红纸。对折成大信封的样子。封皮上写“庚函”二字。   迎亲帖,也是写在一张红纸上。   结婚的年龄一般在“至20岁之间。富家多为小女婿(10至16岁)娶大媳妇。旧时大户人家讲门当户对,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方可成婚。
二、一般人家的婚礼
  一般人家婚礼。定婚之前,双方先打听对方的门户,包括门第、门风、狐臭、性病,认为门第相当,由媒人从中撮合。待男女双方家人同意后,媒人即取女方庚帖,详载女之生年、月、日、时辰,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或私塾先生,按男女八字算吉利否,属相相合否,俗称“合婚”。合婚妥,报知女家。定婚前还有“相女婿”和“相媳妇”之说。在换庚帖后,男家备酒席,请媒人陪女家父母、亲戚来家相亲。席间未来的女婿出来拜见。逾数日,女家备酒席,请男家到女家相亲,席间未婚媳妇出来拜见。双方相亲后,没意见,男家送定婚礼到女家,女方盛情款待。至此,正式定婚。   第二步是进行定婚礼,俗称许口。先由媒人与女方家议定彩礼数目(衣物多少)。男家积极备礼后,择吉日(许口日),用两架大食盒,一个食盒里放彩缎、衣料、礼币、化妆晶和红礼单(喜帖)。一个食盒里放香烛、酒肉、大圆馍(礼馍)、油炸果食、点心、胡桃、大枣、粉条、海带。每个食盒格里都放得满当当的。女家验收无错,全部收下,将酒肉食品放到祖宗神案前祭祀,放炮庆贺。如果彩礼不齐备,女家不同意,不能烧香放炮。男家人回时,女方有“回头话”,即将事先做好的袜底、袜子、枕头、腰带、新鞋以及札馍(大枣糕),用红线绑好,放到食盒里,作为“回礼”。   
回族婚嫁风俗
男家欲完婚,就请“先生”(乡村中搞卜星、占卜类的人)看“好”(即看日子),选定吉日,写在一片红纸上,买两包点心,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并与女方父母商量“行礼”之事。取得女方同意,就写下行礼日期。有人把行礼也叫“周札”,大约指周代传下来的礼仪。   男家还是拿两架食盒,里面彩礼大体和许口时一样,不过多为结婚时女方所用的衣物,数量、质量比许口时更多更好。   行礼这天,若女家是“咬嘴人”,就会挑剔礼品多少、好坏,甚至吹毛求疵,这时香不能烧,炮不能放。媒人若能说通女家则罢了,若是悬殊大,媒人只得专程回男家说知,男家如慨然接受,答应增加礼品,女家也就罢了。如男家吝啬,不答应,媒人得做双方的工作。说不好,男家食盒当天不能回,有的在女家停放三、五天之久。为争彩礼,出现纠葛。   一般情况,女家在行礼这天,设丰盛的宴席(八八席——八盘八碗),款待媒人。来客多为女家舅父、姑父等。女方亲属来时,有的送首饰、衣物等,名曰“添箱”。   女家接受完婚的日子后,男家即开始筹办婚事应有之事:定唢呐班、定花轿、定总管、厨师、备食品等。
疲惫 ゝ     发表于 2023-02-05 04:43:06

七夕节的习俗有什么?七夕节的习俗都有: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节的习俗十七: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秒你不解释     发表于 2024-05-07 15:58:39
能办海外婚礼的场地挺多的,像巴厘岛、马代、圣托里尼你等这些海岛都有办婚礼的场地,要是比较实惠的那就巴厘岛吧,那的婚礼性价比都很高,关键是路程也短,不用飞很长的时间,婚礼形式多样,可选的婚礼场地也多,婚礼花费也较低,大众都能接受。
mo_虚冇     发表于 2024-03-20 23:39:23
新人举办结婚典礼是一件热闹喜庆的事情,新人当然希望自己的结婚过程热热闹闹、和和美美,没有任何岔子出现。但是群体不同于个体,所以不能保证思想能时时刻刻的保持高度统一,那么为了家庭和睦,?你们商量好了么? 》》》点击进入阳光情歌-白18K金钻石吊坠 办结婚喜宴,礼金出现分配问题的矛盾并不少见。上海婚礼礼金分配的情况,多数是男方父母收男方亲朋好友的,女方父母收女方亲朋好友的,自己的朋友同事由小夫妻自己收取。如果双方家长慷慨,那所有礼金就是他们小夫妻婚后的创业基金。 在婚宴上,就算是男方出的酒水钱,一般男方也不会提出女方礼金归自己的要求,,毕竟女方的收的礼金,日后都是要还礼的,如果女方上海结婚礼金给了男方,与情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不排除有些男方,觉得付了女方的酒水钱却没有收这几桌的礼钱,而提出让女方自己支付自己那部分的酒水钱,当然这么斤斤计较的男方很少有,因为一般情况女方要的桌数不太多。不值得两家为了几桌酒水,而在上海结婚礼金分配的问题产生歧义。 无论如何,上海结婚礼金与办酒席的钱,本就是牵涉到人情面子的问题。所以关于上海结婚礼金分配的问题,最好在办酒席之前,双方父母要商量好,达成一致共识,才能确保婚礼的和谐美满。 编辑:谭苏
じòぴé無耻     发表于 2023-09-07 13:53:33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Lmch59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