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浪漫热线:  
[切换城市]
首页问答女方叫丹,男方叫磊,求婚礼主题名称

女方叫丹,男方叫磊,求婚礼主题名称

提问人:被時間上了瑣的日記     发布时间:2019-01-12 00:27:18     更新时间:2022-05-25 02:06:28     浏览:745    
对于“女方叫丹,男方叫磊,求婚礼主题名称”这个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给我个参考意见呗,谢谢大家啦~

最佳回答

在电影院策划一场求婚也是非常不错的喔,先制作一个浪漫求婚视频,比较能够感动到她的那种,视频中有你们之间美好的回忆,中间是双方好友的加油和祝福录像,最后是你的真情表白。当电影播放到一半,大屏幕上突然切换到这个视频,然后就开始你的求婚仪式吧。
迷惑,     发表于 2022-05-25 02:06:28

其他回答

一、婚前活动
〔相亲〕在男女双方到了求婚的年龄时,双方又认为门当户对,男方家长便委托媒人向女家提亲,铜陵有“一家有女百家求”之俗,男方向女方求亲,已成习惯。媒人提亲,主要介绍男方本人的年龄、品貌、职业及家庭状况。
50年代初,尽管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但“父母之命”根深蒂固。直到70年代,父母包办代办婚姻仍较多地存在,但在方式上有所改变。比如父母选择好儿女的婚姻对象之后,事先也适当征求儿女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父母说了为算。80年代后,男女双方当事人通过恋爱,自主确定婚姻已成为风尚。即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相谈或男女双方在社会活动中相识后恋爱,最后确定婚姻。恋爱也称“谈朋友”。
〔订婚〕60年代以前,市郊区大部分农民及市区少数市民在相亲之后,还要将男女双方生日(年、月、日、时)及生肖了解清楚,托人推算,看是否“冲克”,俗称“合八字”。如合“八字”,便择日“订婚”。直到80年代,还有部分农民及极少数市民仍相信“八字”之说。
在农村,“订婚”也称“压庚”。这一日,男方派人将写有男方当事人姓名、生辰八字的“庚帖”,并带着聘金、聘礼送至女方。聘金、聘礼多少不限,视家中贫富而定,有的是事先通过媒人由男女两方家庭商定,聘礼一般是衣服、烟、酒、糖果。女方接庚帖、聘金、聘礼后,将女方当事人的姓名、生辰八字也置庚帖,带回男方。男女双方交换了庚帖即表示正式订婚,双方必须遵守。在市区,订婚方式比较简单,不需互换“庚帖”,有些自由恋爱的男青年只要向女方送去订婚礼,如金银首饰、衣服等,就表示订婚了;有些男女双方家长同意后,由男方置办一桌酒筵,请人证婚;有些人认为只有领取了结婚证,才是正式订婚,这反映了法律与习俗之间的矛盾。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称为未婚夫妇。
〔送节〕男女双方订婚后,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男方要给女方父、母亲送礼,一直送到结婚为止。礼品一般是烟、酒、糕点等,并一定要凑足双数。有些人家,男方第一次送节要送面条、方片糕等,女方将这些礼品退回一半,以表示“常来常往”、“高来高去”。
二、结婚
〔选定婚期〕婚期由男女双方商定。在郊区,一般通过媒人事先约定好吉日,由男方用红纸按规定的格式写好日期(称为“喜帖”),并备好礼物,送至女方,以确定婚期。通知迎取日期也称为“朝节”或“送日子”,凡是女方亲属都应送一份礼品。婚期以农历为准,一般选在“二”(如二月初二)、“八”(如腊月初八、十八等)。
在市区,从50年代到70年代,青年职工结婚一般选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从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婚期定在农历二月初二、腊月初八、腊月十八等逢“双”的日子。
〔贺礼〕在举行结婚仪式(也称“婚礼”)之前,男女双方都要将婚期、地点等写在请柬上,分送亲朋好友,通知他们届时参加婚礼。亲友前来贺礼时,一般都备上一份礼品,礼品分现金和实物两种。送礼的大都将礼金用红纸包好,叫“送红纸包”;实物多为毛毯、被面、热水瓶、茶具、影集、风景画等,偏重生活实用品。机关、厂矿、学校等单位的职工结婚时,单位工作人员往往集资买一两样礼品送给新婚夫妇,以示庆贺;新婚夫妇则各回赠喜糖1—2包,表示酬谢。
〔嫁妆〕在铜陵地区,女儿结婚,女方父母都要为之置嫁妆。嫁妆的质量和数量,则依女方家境而定。70年代之前,一般家庭要陪衣、被、木盆(包括澡盆、脚盆等)、箱子、柜、马桶等;到80年代,市区内嫁妆发展到除衣服、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外,还有送洗衣机、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家具。
〔迎亲〕50年代,市郊农村迎取新娘一般用花轿。到60年代,无论市郊或市区,一般都是步行。到70年代,郊区用拖拉机迎亲较多。80年代后,市区内多租用或借用小汽车迎亲,车前玻璃贴上“”字,两新人坐在里面,另一车随后行,介绍人坐其内,并放入衣被等嫁妆,如有高档家具,另用专车装运。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门口要放鞭炮,包开门礼(包钱),钱数2—10元不等。有的女方家有意不开门,迎亲者需连续放鞭炮,再给“红纸包”。
夏颜 ╮     发表于 2023-10-04 17:37:45
一、大户人家的“六礼”
  旧时(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的婚礼甚为讲究,所谓行“六礼”方可完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纳采——也叫行聘,是婚礼中的首礼。男方具求婚礼品,送到女家,请求采择。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了,只是行个程序,算是正式求婚。   问名——男方具庚柬帖,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时,送到女家。女方复以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回柬”。此谓问名。   纳吉——为正式订婚礼仪。问名之后,以双方的庚,》算合宜,定下吉日,男方备定婚礼品送往女家,算作婚姻已定。   
少数民族
纳征——即纳聘之意,定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双方年龄、时机合宜成婚。男方便具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准备聘娶了。   请期——纳征后,女方没意见,男方选定吉日,写一迎亲帖,写明迎亲日、时,请求女方答应。女方回帖同意,即可进行最后一礼。   迎亲——即成婚礼。这天,男方到女家迎新娘过门,行交拜合卺礼。   旧时“问名”的“庚柬”(亦称“庚帖”),即八字帖,是用一小张红纸。对折成大信封的样子。封皮上写“庚函”二字。   迎亲帖,也是写在一张红纸上。   结婚的年龄一般在“至20岁之间。富家多为小女婿(10至16岁)娶大媳妇。旧时大户人家讲门当户对,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方可成婚。
二、一般人家的婚礼
  一般人家婚礼。定婚之前,双方先打听对方的门户,包括门第、门风、狐臭、性病,认为门第相当,由媒人从中撮合。待男女双方家人同意后,媒人即取女方庚帖,详载女之生年、月、日、时辰,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或私塾先生,按男女八字算吉利否,属相相合否,俗称“合婚”。合婚妥,报知女家。定婚前还有“相女婿”和“相媳妇”之说。在换庚帖后,男家备酒席,请媒人陪女家父母、亲戚来家相亲。席间未来的女婿出来拜见。逾数日,女家备酒席,请男家到女家相亲,席间未婚媳妇出来拜见。双方相亲后,没意见,男家送定婚礼到女家,女方盛情款待。至此,正式定婚。   第二步是进行定婚礼,俗称许口。先由媒人与女方家议定彩礼数目(衣物多少)。男家积极备礼后,择吉日(许口日),用两架大食盒,一个食盒里放彩缎、衣料、礼币、化妆晶和红礼单(喜帖)。一个食盒里放香烛、酒肉、大圆馍(礼馍)、油炸果食、点心、胡桃、大枣、粉条、海带。每个食盒格里都放得满当当的。女家验收无错,全部收下,将酒肉食品放到祖宗神案前祭祀,放炮庆贺。如果彩礼不齐备,女家不同意,不能烧香放炮。男家人回时,女方有“回头话”,即将事先做好的袜底、袜子、枕头、腰带、新鞋以及札馍(大枣糕),用红线绑好,放到食盒里,作为“回礼”。   
回族婚嫁风俗
男家欲完婚,就请“先生”(乡村中搞卜星、占卜类的人)看“好”(即看日子),选定吉日,写在一片红纸上,买两包点心,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并与女方父母商量“行礼”之事。取得女方同意,就写下行礼日期。有人把行礼也叫“周札”,大约指周代传下来的礼仪。   男家还是拿两架食盒,里面彩礼大体和许口时一样,不过多为结婚时女方所用的衣物,数量、质量比许口时更多更好。   行礼这天,若女家是“咬嘴人”,就会挑剔礼品多少、好坏,甚至吹毛求疵,这时香不能烧,炮不能放。媒人若能说通女家则罢了,若是悬殊大,媒人只得专程回男家说知,男家如慨然接受,答应增加礼品,女家也就罢了。如男家吝啬,不答应,媒人得做双方的工作。说不好,男家食盒当天不能回,有的在女家停放三、五天之久。为争彩礼,出现纠葛。   一般情况,女家在行礼这天,设丰盛的宴席(八八席——八盘八碗),款待媒人。来客多为女家舅父、姑父等。女方亲属来时,有的送首饰、衣物等,名曰“添箱”。   女家接受完婚的日子后,男家即开始筹办婚事应有之事:定唢呐班、定花轿、定总管、厨师、备食品等。
夜╮生活     发表于 2024-10-24 13:44:40
成都商场求婚女主角是一位空姐,叫徐菲,他和男友都是大学同学,从大学相恋一直到毕业,二人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边,他们走遍了中国的很多景点,留下了很多照片,都是他们甜蜜回忆的记录,他们的感情也很深厚,毕业之后她因为工作来到成都,而男友因为种种原因留在了东北,但是男友为了她放弃了东北优越的工作,陪女友来到成都,并在这里结束了他们十年的恋爱长跑,走进婚姻的殿堂,在四川人民的见证下,在12.8完成求婚,男友为女友准备的戒指是一款名叫爱之名实名定制的钻戒,寓意是以我之名,冠你之指,一生相伴,一生相随,寓意很美好,也是二人白头到老的见证。
-掵中克暒諟薮敩*     发表于 2022-07-13 04:59:03
我是郓城的,订婚结婚说复杂就复杂,但是也不是非按照这个办不可。我就按照我们当地的规矩说吧。
首先订婚,我们那边订婚,男方家去家长(除父母外的亲戚朋友),带着一万块钱和一块银元(叫什么万里挑一),男方的生辰八字,还有糖啊之类的礼品,还有给女孩买的衣服,女方也会给男孩买衣服,准备三千三百块钱(叫过的轩),女方的生辰八字,互相交换一下,这叫换语录。
结婚,男方家准备房子,女方家准备嫁妆,至于什么样的就自己安排了,咱们就说结婚当天吧,先说男方家:请一群吹唢呐的人去女方家接亲(家里什么铺床要用儿女都全的人给铺之类,还有接亲去的早点好,接回来越早越好,接亲带上肉啊之类的礼品的小细节我就不多说了),女方家:早上起来盘头化妆,然后就等着了,等到男方家来人了,要吹着唢呐穿上新鞋花糕,又名步步登高,然后让哥哥或者弟弟的给背到车上也行,用自行车推过去也行,新娘子随身箱子里带上糖火烧,这是新婚夫妻晚上吃的。到了婆家下车的时候要撒把高粱在新娘子头上,叫破红,然后就等着结婚典礼了,这时候听司仪的就行了,基本上不用管了,到了中午吃饭,男人就是跟着一起吃了,新娘子据说是不吃羊肉,鸡肉,猪肉之类的,基本上就吃青菜了,哈哈,说是怕将来养这些小东西的时候不活。婆婆半下午的时候好像给做从娘家带来的面条吃。大概就是这些,还有很多小的细节没写,实在太多,我都是按照我们当地的习惯说的,不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_ 忏 悔╮     发表于 2023-12-16 00:57:43
一楼的大脑大概有问题吧,怎么会有这种完全不顾别人怎么问一概乱答的人呢?好玩!

现在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关于房产,是个大问题,新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永属个人所有,婚前买房,产权属于出钱的一方,这点正确。但是,如果男方一旦把女方的名字加入产证(无论婚前还是婚后),等于将一半产权赠与了女方,所以离婚后房产是一人一半的。你说的’就算加名字也不给她’是不对的,那样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要求加名字了。

关于装修费,如是女方出的,只要有凭据,离婚时也是可以按实际情况适当退还的。

关于酒席,上海是移民城市,各种习惯都有,随着越来越国际化,也越来越随意了,男方出钱女方出钱或一起出钱都有,要看如何协商的。而礼金一般是男女双方各自收自已一方亲友的。

上海婚俗传统一般是:男方出房,装修,家具,办酒席,但市区有文化的人一般都不给女方彩礼钱。女方买家电,衣物等生活用品。
当然时代在进步,这些习惯也不固定,男方全出或女方全包或各种不同比例都有,关键看双方条件,又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_ 8023 、     发表于 2023-06-14 01:49:19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是不容错过的——有的时候婚礼很虚幻,一点都不真实。很多人会认为办婚礼做什么,虚张声势浪费钱,只有土豪才会在这种事情上花钱花时间,充其量也就是个面子工程。所以很多女人选择不办婚礼,就这么嫁了,男人也乐得轻松。但是就是由于现实太骨感,所以我们才需要仪式感,才要找点浪漫。
婚礼这个仪式,其实是对婚姻的郑重。它提醒着我们在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爱情需要仪式感。如果那个男人真心爱着你,真的肯下功夫为你花心思,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给你一场婚礼。连这点心思都不肯为你花的男人,你敢嫁吗?你父母同意你嫁吗?
前段时间黄磊对于女儿婚礼的观点在微博上一时热搜。黄磊说道:“如果有一天,那个男人跟我女儿说没有婚礼,我就会跟我女儿说,不要嫁给他。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觉得是不对的。”所谓的仪式感, 仪式就是肯为对方花心思,婚礼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排场,很多明星的婚礼也就是请了些关系亲近的亲朋好友而已。但是重要的是,他肯为你用心。黄磊的很多观点都是三观很正也很正能量的。作为一个父亲,这是一种非常尽职尽责的态度。黄磊本人对于婚姻家庭是非常负责的,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父亲教育下的女儿,想必多多会很优秀,以后如果不是她自己不需要婚礼,她不用担心婚礼这个问题。黄磊的观念值得我们参考的价值在于,对婚礼这个形式认知的正确性。
我有个朋友去年结婚了,男方家里条件不太好,领证以后室友心疼老公提出不办婚礼了,结果男生心疼得掉眼泪,最终还是给了她一个精致的小婚礼,从请柬的设计到饭店、菜式都亲自把关。这场婚礼虽然花的钱不多,但是心意满到溢出来。婚礼上新娘喜极而泣,在场嘉宾无不动容。我们都确定,她没有嫁错人。如果你能感受到对方为你用心,那你准没爱错。
我们很多人,过生日会吃蛋糕面条,过年会去拜年,端午节会吃粽子,这些都是我们用心去建立的仪式感。就算韩国把端午节申遗了,中国人心里对端午节的那份情怀都是无可取代的。这就是仪式感的力量。仪式感的意义,是为了让特别的事在你心里凸显出他的重要性。有人觉得婚礼这个仪式很麻烦,但其实它和婚姻比起来,已经简单了太多。
我姨夫是个很懒的人。每次约会都是阿姨主动,懒到结婚也是阿姨先提了,最后因为姨夫怕麻烦,干脆不办了。婚后有了我姐姐,姨夫才觉得麻烦大了,于是他跑去睡沙发,让阿姨一个人给姐姐喂奶。前阵子阿姨想要出去旅行,计划了一周,最后又是因为姨夫觉得麻烦,最后不了了之。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多了,他们的争吵也越来越多,从一周一小吵变成两天一大吵,每次争吵的重点都是姨夫没有给她一个婚礼。看到没,就算女人开始不跟你计较,但婚礼始终是女人心口的一根刺,一碰到别的事情,这根刺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一个连婚礼都觉得麻烦的男人,怎么可能在婚后认真对你?姨夫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不可能。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是不容错过的。比如极光、流星、昙花。婚礼同样如此。婚礼是进入对方家庭的一张说明书,婚礼向来宾证明,有情人终成了眷属。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份肯定,一份宣誓。虽然有的时候婚礼很假,很梦幻一点都不真实,但是这个仪式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从心理上给了女人一份安定。不要觉得想要一个盛大的婚礼就是女人的虚荣心作祟,婚礼对于男女来说都是诚意的保障、心灵的契合。在我看来,一个精致用心的婚礼,它不用太大,不用太奢华,甚至不需要多浪漫,但是要用满满的心意去经营,去守护,这是对于爱情最起码的尊重。
逆向     发表于 2023-02-15 07:38:42
求婚和结婚戒指主要区别为:用途不同及数量不同。
  求婚戒指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时赠送的戒指,由男方提供,一般用钻石戒指,因为钻石象征坚如磐石的爱情。求婚戒指通常在西方国家比较适用,我国年轻人现如今在结婚前通常也会采取求婚的方式,男方赠送给女方爱之名钻戒。一般情况下,男方选购求婚戒指是在女方不知道的情况下,目的是给女方惊喜。
  结婚戒指是男女双方共同选择的一对的戒指,在结婚时彼此为对方佩戴。通常为一对,现称为结婚对戒。结婚戒指一般是男女双方一同选择,可以根据经济实力挑选,经济实力一般的可以选择银对戒或金对戒,实力雄厚的可以选择钻石戒指或钻石铂金戒指。
  其次,按照数量上。求婚戒指通常为一个,可以通用,不排除男方父母为表心意再赠送一个祖传的戒指给女方。而结婚戒指通常为一对。
ゝ女王钻石心ゝ     发表于 2023-03-15 03:50:16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 “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 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 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 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 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 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 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 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 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 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 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 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 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 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 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中意你     发表于 2022-10-03 16:09:27
彩礼钱是现代中国保留旧时结婚风俗,由男方支付给女方的聘金。 法律对于彩礼钱没有明确规定,可认为属彩礼范畴。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彩礼钱多用于买家具、家电、衣服等等,也可用来支付女方的酒席费用,还有的将彩礼钱直接作为女方嫁妆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 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 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的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例如在彩礼网上用户只要知道朋友的手机号或邮箱,就可以很简单为朋友送上几注彩票和一段图文并茂的祝福,不仅关心、维系了朋友,同时也传递着希望朋友发财等美好寓意。
╰つ 陥 の丼     发表于 2025-05-02 20:36:00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帞蕥。     发表于 2023-03-29 08:48:31

右脚哦,祝你们幸福!求婚时跪右腿的由来求婚时为什么不跪左腿呢?其实这是有讲究的。

中国的下跪求婚方式是从西方传入的,在中国古代并不提倡下跪求婚的方式,因为中国传统中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说,所以下跪是不被提倡的。

大约是在18世纪的时候,下跪求婚的方式才开始在中国盛行起来。

  这里说到西方的下跪求婚方式由来。

下跪求婚方式源自于西方骑士文化,男方右膝跪地,左手扶在左膝盖上,手里捧着一束花,向自己心目中的女神求婚,往往会让女神有一种公主般的幸福感。

所以,跪地求婚时是右腿跪地而不是左腿,可不要弄错啦,不然会很尴尬的哦!当然关于流传于西方骑士文化的说法有三个。

一是,因为西方人习惯用手中的刀来解决问题,于是常常为了心爱的女人而决斗,胜利者会在杀死对方后将剑尖触地驻起,右膝跪地,左手按在左膝盖上,向心爱的女人说:我赢了,你归我了。

二是,西方男士很尊重女性,求婚的时候单膝跪地是西方贵族的一种礼貌性的动作,表示对另一半的尊重和真诚的请求。

三是,跪地求婚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宫廷,那时的骑士对国王都是以下跪来表示对国王的尊重和臣服,以至于后来男人向女孩求婚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同时为了女士可以不用仰视他们,而采取了下跪的方式。

当然在中国关于求婚的方式,也没有绝对硬性的标准,如果你不是一位太讲究的人,跪哪条腿其实都无所谓,关键是能够表达出你的爱意就行,相信女方也不会太重视这些细节的。

而且对于有左手习惯的男士来说,单膝下跪左腿是比较方便自然的,看起来也会比较浪漫。

就算当时求婚有外人在场,左腿跪地求婚,别人也不能说成绝对的错误,因为中国有句俗话叫,男左女右,跪左腿也就说得过去了,何必完全按照国外的习俗一成不变呢?。

┙ 虞姬 .     发表于 2023-02-13 22:20:38
最新文章
扫码添加浪漫策划师
获取最新求婚方案
微信客服号
热门套餐
「定制」个性定制服务
¥10000
「浩瀚星河」户外星空主题
¥35800
「Color Of Love」·浪漫露台主题
¥7500
Tell Love官网客服热线

客服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客服号

ch89579

Tell Love官网QQ客服

QQ客服

2926579858

点击对话

收起
登陆
发送验证码
用手机验证码登录
前往注册
联系
客服
官方
微信
官方
QQ
联系
电话

全国服务热线

值班热线

Tell Love官网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浪漫顾问微信
· 设计你们专属的浪漫故事
· 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求婚方式
· 快速获取策划方案、报价